见字如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封信短,百种情长。

  1

  报任安书

  “

  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

  2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这是唐朝诗人王维在后期归隐辋川别业时写给友人裴迪的一封信。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3

  答李翊书

  “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这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

  4

  答秦太虚书

  “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 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 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 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 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答秦太虚书》是北宋苏轼写的一首叙事类散文。记述了作者与当地友人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坦荡的胸襟与洒脱开朗的性格。本文有所删改。

  一年之计在于春

  复旦人文课程国学与生活美学春季班招生开始啦!春季班为一年期,每月上课,一次两天。首期课程特惠三天课程,报名春季班即可参加!

  

  5月1日,张金耀

  《文言尺牍赏鉴》

  曾几何时,尺牍传情,措辞讲究,礼仪严正。一腔热情化作涓涓细流,含蓄饱满,回味悠长。而如今,传统失落,礼仪格式不再,书信草草。

  

  张金耀,1991年至2001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系任教。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古时期的文学与文献学,主撰《四库提要精读》,校点《今传是楼诗话》等古籍,开设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国文学经典》、《诗骚精读》、《四库提要精读》等课程。

更有其他精彩课程

  4月29日,骆玉明

  《诗里特别有禅》

  苍山空寂,明月清朗,幽潭澄澈,野花自开自落,浮云时聚时散,这里面都有禅意。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写出自由的心与天地造化相融的平静与快乐。

  4月30日,胡中行

  《诗词与楹联创作》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本次课程将移步下海庙,古寺听禅,赏诗品对。

  复旦人文课程国学与生活美学班 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

  国学与生活美学春季班

  招生开始啦!

  

独一无二的名校氛围

复旦氛围,全面提升格局

百年名校走出无数名流,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成为复旦一份子,

与大师和名流论道,全面提升格局。

百年积累的人文底蕴

学养纯净,涵养胸襟气度

提升人文艺术修养 积淀人文底蕴,

让心静下来,

摆脱浮躁功利、回归真我本心。

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

多维教学,读懂人文内涵

在体验人文艺术魅力的同时,

结合游学、雅集等形式,

加大体验度,知行合一。

多元整合的同学互动

跨界整合,构建同学平台

聚合文化精英,

汇聚国学与美学爱好者,交流心得,

丰富生活,以文会友,共鉴雅道。

  

  

  

  学术全明星教学

  国内一流学者云集

  葛剑雄

  全国政协常委、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

  陈思和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导,曾任复旦中文系主任

  王安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长恨歌》等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

  姚大力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著名文史专家

  王雷泉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著名佛学专家

  骆玉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博导

  黄 霖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会长等。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博导,钱钟书先生曾评点陈尚君《全唐诗续拾》

  汪涌豪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

  祝君波

  上海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朵云轩总裁

  张善文

  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章太炎三传弟子

  陈 晓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基础学院院长、内经学科带头人

  方 铭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刘康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朱顺龙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吴 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高蒙河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考古专家

  杨泽波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高智群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书画艺事得谢稚柳、王蘧常两位前辈大师指点亲授。

  金易明

  上海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上海佛学院教授

  李 钧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中文系分党委书记、美学教授

  吴兆路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朱 刚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傅 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名古典文献研究专家

  郑土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罗书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名红学专家

  胡中行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以上拟邀师资排名不分先后)

  原典导读

  阅读原典,是体悟国学与生活美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缺乏引导的阅读,往往使得学习者学习无门,通过专业名师的指引导读,可以使学习者掌握阅读方向,从而完成深度阅读。

  ★经典阅读★

  【周易】【论语】【孟子 】【老子】【庄子】【史记】【传习录】

  【黄帝内经】【六祖坛经】【资治通鉴】

  文学赏析

  阅读古今文学作品,

  体悟文学为人类带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小说、散文、诗歌人人皆可读,却未必人人皆可懂,尤其是古代的文学作品,既是优秀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的生动反映。

  ★诗词鉴赏★

  【诗经鉴赏】【楚辞鉴赏】【唐诗宋词赏析创作】

  【苏轼词赏】【李清照词赏】【杜甫诗赏】

  ★名著品读★

  【红楼梦赏读】【水浒传解析】【金瓶梅漫话】

  【西游记评点】【三国演义品读】【明清小说欣赏】

  ★文学漫谈★

  文化解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文史哲、儒释道、艺术与生活,百家浮沉,相织交错。

  国学与生活美学课程将带领学员体悟文化的流变发展,把握艺术的推进演变,在浩渺烟波中架起一叶小舟,观江海,品人生。

  ★宗教文化★

  【宗教与文化】【民俗与信仰】【佛学专题】【道教文化】

  ★历史浮沉★

  【说文解字与文字演变】【世说新语与魏晋文人】

  【读史智慧】【中国通史】【中西历史文化比较】

  ★美学体验★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禅意茶道】【香道文化】

  【插花艺术】【禅修生活】【文物与艺术品鉴赏】

  

  除了精心设计的课程模块,我们还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渐发生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略显呆板。当今的教学,越来越向体验化、实践化、定制化变革。我们的多维教学,除了课堂教师授课的方式,另外开辟了传统文化仪式的实践体验教学,让您拥有充分的现场感,体验到仪式的魅力。

多维教学

  篆香煮茶、听琴闻道

  古琴欣赏。古琴以其清、和、淡、雅寄寓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香道茶道。静坐养心,焚香煮茶,以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

  太极养生。太极养生,道术一体,是国学智慧的集中展现。

  书法抄经。习字养心性,抄经生菩提。

  

主题讲座、文化雅集

  邀请文化名人、授课老师进行主题讲座,举行高端的文化雅集。

  

圣地游学、标杆学习

  在名师带领下,跟随名人足迹,

  亲身体悟文化圣地的魅力,

  在参观中感悟和思考人生,提高对于文化世界的认识。

  过往剪影

  引爆口碑,好评如潮

  过往学员均表示我们的班级课程安排丰富、教授功底深厚。

  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智慧,收获了朋友。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提升了自身境界,向更好的自己进发!

  

课制安排

Activities Period

每年春季开班,一般为周末集中上课,一年为期,每月一次,合计课时24天。

证书授予

Certificate

由复旦大学统一颁发结业证明。

  申请程序

Application

Step 1:提交报名表,审核报名材料

Step 2:办理学费转账,付款回执扫描并发邮件至复旦中文系。

Step 3:复旦大学中文系通知入学。

  联系方式

Contact

复旦大学中文系培训中心

电话:

021-6564 3831 李老师

手机:

139 1769 3629(也是微信号)

邮箱:

lixijuan@fudan.edu.cn

官网:

https://chinese.fudan.edu.cn/peixun

现场报名咨询: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108室,200433